《群众》刊登新浦京澳门下载院长兰青理论文章《产教融合助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3-06浏览次数:10

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赛道之一,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设备、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众多细分领域。推动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发展需要依据健康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特征、战略布局,将大健康领域政府、高校、企业等要素融合,深化健康产业教育与产业协同,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产教融合在宏观上是指产业与教育相融合,发挥合作共同体的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深度匹配;在微观上是指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将教育教学元素与行业生产要素进行精准对接和充分渗透,实现产业与院校间的资源匹配与耦合共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技术和服务的最新需求。推进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发展,需紧紧把握国内外产教融合政策与实践发展态势,从而明确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汲取产教融合国际经验。

美国、日本、欧洲等在健康产业产教融合方面都形成了不同模式,学习借鉴这些国际经验,能为我国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参考。美国采用市场主导模式,以医药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并与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日本采用政府主导模式,以解决健康领域中的重大需求为目标,由政府集中统筹协调产教资源,加强政府研究机构、民间企业、高校三方合作,并通过优惠信贷措施,提供资金支持。欧洲采用公私合作参与模式,通过完善健康产业政策体系,形成药物和医疗器械创新生态,推动企业、高校、公共研究机构紧密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并以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中小型医药企业发展。

准确把握政策要求。

政策具有行业引领作用,是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我国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框架。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为产教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要“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健康产业产教融合需要从医学教育、养老服务、慢性病防治与管理、全民健康等国家亟需领域,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协同等领域出台相关政策。

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国内高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实践方案,初步形成了新浦京澳门下载与创新中心载体、校企联合办学、设立协同创新科研基金、产业集群化建设等多种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比如,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内高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的模式之一,在健康领域形成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以南京医科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疫苗研发创新平台为例,平台由南京医科大学牵头建设运行、企业深度参与、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实施科学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多元投入支持机制、多方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医学攻关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又如,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组织与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产教融合的开展。南京医科大学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南京医工交叉创新中心实践基地是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其以产业学院为依托,创新产教融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课堂、进教材。

持续推进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发展,是高校人才链、教育链与健康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之间的耦合与匹配,是涉及政府、高校、企业等多部门、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各主体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构建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以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健康产业需求侧匹配为目标,实现资源整合与要素集中,促进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创新突破。健全综合保障支持制度,完善产教融合投入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优基金、设置重点专项项目、创新多元融资和金融服务等措施强化健康产业产教融合的金融扶持。综合运用法律、税收、信用与监管等保障手段,推动健康领域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引领,聚焦健康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中的关键领域,对“卡脖子”技术难题、重大创新等进行协同攻关,对关键前沿技术、未来产业进行提前谋划布局,优化人才政策,引导创新人才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以及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创新人才链的打造。

发挥高校积极作用。

加强“新医科”建设,加快医学与优势学科融合,积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指引,优化高校融合育人机制,推动教育教学内容与健康产业发展相融合,医科院校校内培养与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创新医科院校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并重,打造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后备人才梯队,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共同促进健康产业产教融合发展。健全组织管理架构,在医科院校设立产教融合共建专班,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实施方案,形成校企一体、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新模式。依托医科院校的平台优势,整合医科院校、附属医院、医药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创新联合体的组建与发展,开展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协同攻关,实现各类产教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优化产教融合、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善医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合理设置产教融合实践工作计算方案,将产教融合成果纳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表彰中,调动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积极性。

强化企业关键主体作用。

发挥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作用,汇聚校企创新要素,合作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并以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产学研转化平台等形式开展联合创新活动,促进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企业人才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吸纳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将健康领域前沿技术、企业项目等引入课程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健康产业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持续优化与升级。

XML 地图